一场降雪4日突然造访新疆南部阿尔金山深处,当地的格库铁路(青海格尔木——新疆库尔勒)施工现场却仍旧热火朝天。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注入新疆铁路这条出疆南通道,实现铁路建设和生态环保“双赢”。
阿尔金山在蒙古语中意为“有柏树的山”,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群山环绕之间,格库铁路从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缘穿过,全长超过13千米的隧道悄然潜入山脉,除了指挥部的几栋临时建筑外,这片高山之中的荒原与先前别无二致。
格库铁路S6标项目地处高原寒带气候区,这里也是超过1200千米的全线中唯一的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较大。为了防止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破坏,施工方放弃了最早的线路设计,决定绕开黄羊、野骆驼等当地“主人”的水源地。
“施工废水的氯化物含量最大会超标200多倍,从而污染到动物们的水源。”格库铁路新疆段S6标土木总工程师王广科介绍,施工方还在出水口设置了5座污水净化处理站,在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后再进行排放,S6工程为此直接多出了2000万元成本。
王广科告诉记者,驻地还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与当地环保机构签订了转运协议,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而这也是格库铁路建设沿线各标段的“新常态”。
无独有偶,同样处于新疆若羌县的格库铁路S3工程也面临着“抉择”。辖区内的台特玛湖特大桥,正好穿越了距离县城约50公里外的塔里木河尾闾。
从2000年起,当地已连续1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在台特玛湖形成了511平方千米的湖面和湿地。为了防止水流被阻断,水面施工段从最初设计的7公里扩展到了24.6公里。大桥“小心翼翼”地从湖区穿过,为生态输水提供了便利,也让周边的胡杨林区得到充分补水。
“如果桥墩的建设中使用化学泥浆,那么难免会对台特玛湖的水质和物种造成影响。”格库铁路新疆段S3标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说。这座新疆未来最长的铁路桥的4586根桥墩桩全部放弃使用化学泥浆,采用了工期更长、造价更高的膨润土造浆护壁。
4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缘已经进入风沙季节。而充满“绿色内涵”的格库铁路,为当地各族人民带去了新希望。
新华社记者孙哲 江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