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網 WWW.CHINANEWS.ORG
读高校才女洪紫千五四寄语|贡献青春力量 书写青年挺膺担当
中华新闻网 2024-05-04 22:43
(记者:陈波) 5月4日,当记者读完《洪紫千五四青年节的2篇励志短文》,便迫不及待与大家分享她璧坐玑驰、徜徉恣肆的佳作。
中央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纽约大学在读研究生洪紫千凭借其在艺术教育、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及社会公益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荣耀登上《华人英才》2024年1月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人物。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洪紫千个人综合素养与不懈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她所代表的新时代青年才俊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的有力肯定。
洪紫千的人生历程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她曾获青年服务国家“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她读中学时便成了宁波市作协会员、摄影家协会会员、王阳明研究院会员;大学4年,她还将奖学金均捐给了国家儿童基金会,她多次上央视知识竞赛并2次夺冠,多次被邀参加北大清华活动并发言,为了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她走南闯北,上高山下海岛。迄今,她的头衔、奖杯、奖状及辉煌战绩不少。
今天是五四运动105周年纪念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青年节,特别推广她在2020、2021年五四青年节发表的2篇寄语佳作,来激励青少年奋勇拼搏。
1,洪紫千2020年五四青年节作品
《寄语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作者:洪紫千》
五四,一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现在正属于我、我们。
1919的青年恐已稀于人世,2020的青年该接过重担了。早上5点多便睡不着了,只因我情不自禁地反复想:20岁似乎还小,实则已过四分之一人生。
四分之一,正是春夏之交。
明天是立夏,今天是春的尾尖。正如我们这些20上下的新青年,也可以说稚气未脱,但胸中意气早已澎湃激荡、锐不可当。
五四精神之光穿透百年的历史迷雾,指引着一代代青年人。然而没有一代青年不曾迷茫:我要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自我定位?以及,我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在哪里、要怎么做?……因自知迷茫、不甘迷茫,才有了不懈求解、不断寻找。
但人生的意义不是找到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是一点一点挖掘出来、一步一步实践出来的。在大学,在北京,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我看到了实干家时刻散发的魅力与空想家自怨自艾的悲哀。我心想,我必须做个实干家。
走在路上的人,心里有火;望向远方的人,眼里有光。我见过,体会过。
怀揣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教导,我不敢停,也不愿停。
不停,就对了。所以过去看到历史书上列出陆王心学,我暴跳如雷;听到旁人将先生划为腐儒,我气急败坏。
世上这么多成语、四次词语,什么样的四个字可以救人心于水火?我才疏学浅,只见识过这四个字:知行合一。
看着好像简单至极,不就是知识与实践相长嘛。可真正去做、做到,一切都豁然开朗了。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人生虽短,却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来创造、来尝试…来迈出第一步,然后看到新世界。或许这个心学,讲的是养心之学(当然不)。
来到北京,我的梦想变成了唾手可得的现实;走进大学,我碰到的学科是逼着我去实践的戏剧。多有意思,我在春天尾巴弥补过去的缺憾,不抬头地插着秧苗。
戏剧是小周期的人生试验田,不知道面对这种神圣而有个性的艺术我最终能掌握多少,但它的滋养是我未曾享受的甘露。前几天向清华红会的同学们做分享,整理资料的时候梳理出不少大大小小的“巧合”,很有意思。后来我给分享会取了个小标题“偶然相遇和必然选择”,其实不仅是我和自然,我和戏剧也是如此。
戏剧在很多人心中(包括在我心中)都是一座直入云霄、四壁陡峭的高山,或许,它就是。当我面对戏剧,我发现我是个“死人”,一个没有感情、没有考量的死人,原来这样不算活过,原来这样实在无趣,原来天地如此宽阔,原来人有无限选择。
我回想。我缺乏生活,缺乏观察——虽与中国戏剧的发展不谋而合(跳过了自然主义时期),但我当然不能将此归咎于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毕竟我的过去才是我的历史。
我想,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土壤无疑。但体悟精神、形成习惯不是一个念头或意识就够的。它必须从扎扎实实的“格物”开始。就像先生格竹虽没有直接明白竹的道理,却对“当红”朱熹的理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而这种宝贵而勇敢的质疑,就是探索、革新、进步的开始。
总之缺啥补啥,必须想办法。我就想到了童年最初的梦想(成为动物学家),只是一脚踏上艺途,没打算回头,这个梦想便以另一种形式伴我前行。
我相信,即使它们起初殊途,我不松手便是同归路。
小时候的我隔着屏幕都深陷自然的柔情蜜意,大学有机会一次次跑进自然的怀抱,更是亲上加亲,再不愿久别——这与黏着爸妈不愿离家、爱着祖国不愿海漂又有什么区别呢——尽管我的好奇有时会冲淡思乡念国之情,但有形的脐带能剪开,无形的心绪却不能被一刀两断。
人说孝,是因感念父母之恩——养育之恩。人说爱国,是因感念社会之恩——栽培之恩。至于敬畏自然,便是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父母的延续、祖国的花朵,更是自然之子。
父母受到伤害,子女以自身换双亲;国家蒙受耻辱,人民以鲜血洗国耻。当自然被破坏,万物也会群起而补之。
愚孝不可取,愚忠不可取。父母施暴,子女反抗,这也是孝;社会中毒,针砭时弊,这也是忠。溺于自然也同样不可取,面对自然灾害,万物都有化解之法,人也一样。
不孝、不忠素来无争辩之口,破坏自然又岂可堂而皇之!爱父母、爱祖国、爱自然,不过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何异?无异。
正因如此,北京高校生态保护公益联盟在2019.03.03——第6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正式成立。
经过一年的孕育,有了2020.03.03——第7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时,莽莽青联的正式提出。
2个月零1天,莽莽青联终于问世,请大家多多批评、多多指教、多多支持、多多关注。以正其根,拔其节,驱其虫,督其势,茂其叶,繁其花,共品其果。
2020.05.04,正是开启五四精神新纪元的时候。
莽莽青联在这一天成立,就是希望它拥抱创新、永远年轻!
感谢所有老师和观察员们的支持和鼓励,我盟一定不骄不躁努力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期待您不吝赐教!
感谢所有小伙伴们两个月来的辛勤付出,联盟成立是我们所有人头脑风暴的结果。感谢大家的信任,让我们以终为始、再接再厉!
最后,欢迎所有的青年学子加入我盟,为我们的自然共同努力,志在化所知为经国之学,令所为成治世之用。和我们一起从头越、跨山海!
人无作为枉少年,莽莽青年联!
2,洪紫千2021五四青年节作品
《大学生洪紫千:青年之做志愿》
去年今日,莽莽青联正式成立。
筹备4个月,运营4个月。种种原因,停摆至今。大半年来“莽莽”的独立尝试不能说多么成功、不能说多少成就,但对我来说真是宝贵经历,相信“莽莽“的小伙伴们也有同感。其实大学以来,我就像野兽出笼,一改中学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今天做志愿,明天当义工,于是三年来,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还是浅薄,然而相比过去的浅薄而不自知想来还是有很大进步。
]前两天,在某乎收到关于“大学最应该做哪件事”的提问,当时并未留意;但今天,竟然又有小师妹来找我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于是静下心认真想了想,我的答案是:做志愿。
阐述理由前,我想先对“慈善”“公益”“志愿”做一个自己的解释——这是为简明提出我的观点而定义的非传统、非常规的笼统解释:慈善,有钱出钱;公益,有力出力;志愿,有梦追梦。聪明的已经知道什么意思了。我并非将三组解释一一对应框死,而是想说明“志愿”既非数字化的经济援助,也非证书证明式的参与体验,而是一个梦想、愿望。相较“自己愿意,并不反对”的自愿时,志愿是“有志于此,愿其如此”——也就是说,志愿不仅是认同,更是渴望;不仅是点头,更是迈步。
言及志愿之义务,中学听过的一种说法对我影响很大:我们生来享受全社会的保护和支持,所以回馈社会就像赡养父母一样理所当然。譬如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它们并非我们新一代青年所提出、制定、执行,然而我们却从中获益。青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力军,也将成为决定世界样貌的一代人。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兼济天下”的雄心,一面感恩、一面改良。
因此与其说“做志愿”是向社会还债,不如说是主动改造社会。志愿之愿,应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独特而真实的成长经历,因为唯有独特而真实,行动才有意义、有动力;志愿之志,则来自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虽无力于过往,仍致力于未来,故着力于当下。
往大了说,做志愿图的就是“理想社会”。我们心中“理想”的标准或许不尽相同,然而只要是由善而发的,恐怕都不会差得太远;每个时代对“美好”的主流追求也会有些许不同,但根本上来说也总是以人为本的。如此这般,便是要求我们心怀“理想”了——我以为,理想不仅包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待,更包括对将来社会面貌的期许。
在我看来,大学做志愿真正的福利,并非拿在手上的志愿证明或录入电脑的志愿时长,而是让你有机会通过志愿工作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如果不是做环保志愿者,我不会去到景区背后鲜为人至的秘境,更没法儿想象我们国家的落后地区陷于怎样的困境;如果没有去当赛事志愿者,我不会知道那些杰出的中国青年都是如何学习、生活的,更没法儿了解组织赛事所需要做的筹备工作。凡此种种,都来自志愿工作的经历。因此,做志愿一面为社会添砖加瓦,一面也丰富自身经历。志向不明时,做志愿会提供很多新思路。
换个角度看,我起初做这些志愿工作其实是响应他人之志愿。譬如我最早做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是受影响于十余年前志愿者团队的一次讲座——这正是“以一人之志愿,影响千万人”的真实写照。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如洋流一般,故“莫以善小而不为”,正是汇沙成塔、集腋成裘,才有了社会的大变革。做志愿,说白了就是有愿、志之、行动。所以心中之志愿既有之,则为之;未有之,便寻之;欲知之,先试之;已立之,笃行之;验明之,广而告之。
善听者通过声音回传感知环境,善观者通过反光成像判断周遭,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大学里的志愿工作之所以意义非凡,还有一点便是形成自我认识的要求。如有条件,别在大学就只知向“钱”看。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使我们跳脱出平庸碌碌的,往往是与之保持距离。
忝居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之位,曾与协会指导陈红祥老师讨论协会发展问题。期间,陈老师特别强调了志愿精神中的“奉献精神”,也就是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细想来,这不止是一种以发展人类社会为己任的参与意识,更是一种积极的带头意识。
不仅要在做志愿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还要不停地检验自己的志愿。调整自己的志愿是正常且理所当然的,一开始的志愿往往是笼统的,今后要在实践中细化;幼稚的,要成熟起来;偏狭的,要全面起来;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要自我纠正。
欲平天下,必先福至天下。放眼当今世界之动荡局面,凡一国之援手所到,便是一国之国风所到。越是大国、发达地区,越涌现出大批国际志愿者;越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地区,越是没有“志愿”一说。“人穷志短”并非没有道理,但其中蕴含的却远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层,更重要的是:穷难生志,缺少主人翁之自觉心;志短者穷,其实志短就是一种穷。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做志愿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融入我们最日常的生活。
风生云飞扬,水起再远航。联盟停摆,志愿不改。
我志愿,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中央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纽约大学在读研究生洪紫千凭借其在艺术教育、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及社会公益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荣耀登上《华人英才》2024年1月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人物。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洪紫千个人综合素养与不懈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她所代表的新时代青年才俊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的有力肯定。
洪紫千的人生历程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她曾获青年服务国家“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她读中学时便成了宁波市作协会员、摄影家协会会员、王阳明研究院会员;大学4年,她还将奖学金均捐给了国家儿童基金会,她多次上央视知识竞赛并2次夺冠,多次被邀参加北大清华活动并发言,为了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她走南闯北,上高山下海岛。迄今,她的头衔、奖杯、奖状及辉煌战绩不少。
今天是五四运动105周年纪念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青年节,特别推广她在2020、2021年五四青年节发表的2篇寄语佳作,来激励青少年奋勇拼搏。
1,洪紫千2020年五四青年节作品
《寄语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作者:洪紫千》
五四,一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现在正属于我、我们。
1919的青年恐已稀于人世,2020的青年该接过重担了。早上5点多便睡不着了,只因我情不自禁地反复想:20岁似乎还小,实则已过四分之一人生。
四分之一,正是春夏之交。
明天是立夏,今天是春的尾尖。正如我们这些20上下的新青年,也可以说稚气未脱,但胸中意气早已澎湃激荡、锐不可当。
五四精神之光穿透百年的历史迷雾,指引着一代代青年人。然而没有一代青年不曾迷茫:我要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自我定位?以及,我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在哪里、要怎么做?……因自知迷茫、不甘迷茫,才有了不懈求解、不断寻找。
但人生的意义不是找到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是一点一点挖掘出来、一步一步实践出来的。在大学,在北京,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我看到了实干家时刻散发的魅力与空想家自怨自艾的悲哀。我心想,我必须做个实干家。
走在路上的人,心里有火;望向远方的人,眼里有光。我见过,体会过。
怀揣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教导,我不敢停,也不愿停。
不停,就对了。所以过去看到历史书上列出陆王心学,我暴跳如雷;听到旁人将先生划为腐儒,我气急败坏。
世上这么多成语、四次词语,什么样的四个字可以救人心于水火?我才疏学浅,只见识过这四个字:知行合一。
看着好像简单至极,不就是知识与实践相长嘛。可真正去做、做到,一切都豁然开朗了。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人生虽短,却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来创造、来尝试…来迈出第一步,然后看到新世界。或许这个心学,讲的是养心之学(当然不)。
来到北京,我的梦想变成了唾手可得的现实;走进大学,我碰到的学科是逼着我去实践的戏剧。多有意思,我在春天尾巴弥补过去的缺憾,不抬头地插着秧苗。
戏剧是小周期的人生试验田,不知道面对这种神圣而有个性的艺术我最终能掌握多少,但它的滋养是我未曾享受的甘露。前几天向清华红会的同学们做分享,整理资料的时候梳理出不少大大小小的“巧合”,很有意思。后来我给分享会取了个小标题“偶然相遇和必然选择”,其实不仅是我和自然,我和戏剧也是如此。
戏剧在很多人心中(包括在我心中)都是一座直入云霄、四壁陡峭的高山,或许,它就是。当我面对戏剧,我发现我是个“死人”,一个没有感情、没有考量的死人,原来这样不算活过,原来这样实在无趣,原来天地如此宽阔,原来人有无限选择。
我回想。我缺乏生活,缺乏观察——虽与中国戏剧的发展不谋而合(跳过了自然主义时期),但我当然不能将此归咎于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毕竟我的过去才是我的历史。
我想,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土壤无疑。但体悟精神、形成习惯不是一个念头或意识就够的。它必须从扎扎实实的“格物”开始。就像先生格竹虽没有直接明白竹的道理,却对“当红”朱熹的理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而这种宝贵而勇敢的质疑,就是探索、革新、进步的开始。
总之缺啥补啥,必须想办法。我就想到了童年最初的梦想(成为动物学家),只是一脚踏上艺途,没打算回头,这个梦想便以另一种形式伴我前行。
我相信,即使它们起初殊途,我不松手便是同归路。
小时候的我隔着屏幕都深陷自然的柔情蜜意,大学有机会一次次跑进自然的怀抱,更是亲上加亲,再不愿久别——这与黏着爸妈不愿离家、爱着祖国不愿海漂又有什么区别呢——尽管我的好奇有时会冲淡思乡念国之情,但有形的脐带能剪开,无形的心绪却不能被一刀两断。
人说孝,是因感念父母之恩——养育之恩。人说爱国,是因感念社会之恩——栽培之恩。至于敬畏自然,便是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父母的延续、祖国的花朵,更是自然之子。
父母受到伤害,子女以自身换双亲;国家蒙受耻辱,人民以鲜血洗国耻。当自然被破坏,万物也会群起而补之。
愚孝不可取,愚忠不可取。父母施暴,子女反抗,这也是孝;社会中毒,针砭时弊,这也是忠。溺于自然也同样不可取,面对自然灾害,万物都有化解之法,人也一样。
不孝、不忠素来无争辩之口,破坏自然又岂可堂而皇之!爱父母、爱祖国、爱自然,不过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何异?无异。
正因如此,北京高校生态保护公益联盟在2019.03.03——第6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正式成立。
经过一年的孕育,有了2020.03.03——第7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时,莽莽青联的正式提出。
2个月零1天,莽莽青联终于问世,请大家多多批评、多多指教、多多支持、多多关注。以正其根,拔其节,驱其虫,督其势,茂其叶,繁其花,共品其果。
2020.05.04,正是开启五四精神新纪元的时候。
莽莽青联在这一天成立,就是希望它拥抱创新、永远年轻!
感谢所有老师和观察员们的支持和鼓励,我盟一定不骄不躁努力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期待您不吝赐教!
感谢所有小伙伴们两个月来的辛勤付出,联盟成立是我们所有人头脑风暴的结果。感谢大家的信任,让我们以终为始、再接再厉!
最后,欢迎所有的青年学子加入我盟,为我们的自然共同努力,志在化所知为经国之学,令所为成治世之用。和我们一起从头越、跨山海!
人无作为枉少年,莽莽青年联!
2,洪紫千2021五四青年节作品
《大学生洪紫千:青年之做志愿》
去年今日,莽莽青联正式成立。
筹备4个月,运营4个月。种种原因,停摆至今。大半年来“莽莽”的独立尝试不能说多么成功、不能说多少成就,但对我来说真是宝贵经历,相信“莽莽“的小伙伴们也有同感。其实大学以来,我就像野兽出笼,一改中学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今天做志愿,明天当义工,于是三年来,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还是浅薄,然而相比过去的浅薄而不自知想来还是有很大进步。
]前两天,在某乎收到关于“大学最应该做哪件事”的提问,当时并未留意;但今天,竟然又有小师妹来找我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于是静下心认真想了想,我的答案是:做志愿。
阐述理由前,我想先对“慈善”“公益”“志愿”做一个自己的解释——这是为简明提出我的观点而定义的非传统、非常规的笼统解释:慈善,有钱出钱;公益,有力出力;志愿,有梦追梦。聪明的已经知道什么意思了。我并非将三组解释一一对应框死,而是想说明“志愿”既非数字化的经济援助,也非证书证明式的参与体验,而是一个梦想、愿望。相较“自己愿意,并不反对”的自愿时,志愿是“有志于此,愿其如此”——也就是说,志愿不仅是认同,更是渴望;不仅是点头,更是迈步。
言及志愿之义务,中学听过的一种说法对我影响很大:我们生来享受全社会的保护和支持,所以回馈社会就像赡养父母一样理所当然。譬如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它们并非我们新一代青年所提出、制定、执行,然而我们却从中获益。青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力军,也将成为决定世界样貌的一代人。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兼济天下”的雄心,一面感恩、一面改良。
因此与其说“做志愿”是向社会还债,不如说是主动改造社会。志愿之愿,应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独特而真实的成长经历,因为唯有独特而真实,行动才有意义、有动力;志愿之志,则来自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虽无力于过往,仍致力于未来,故着力于当下。
往大了说,做志愿图的就是“理想社会”。我们心中“理想”的标准或许不尽相同,然而只要是由善而发的,恐怕都不会差得太远;每个时代对“美好”的主流追求也会有些许不同,但根本上来说也总是以人为本的。如此这般,便是要求我们心怀“理想”了——我以为,理想不仅包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待,更包括对将来社会面貌的期许。
在我看来,大学做志愿真正的福利,并非拿在手上的志愿证明或录入电脑的志愿时长,而是让你有机会通过志愿工作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如果不是做环保志愿者,我不会去到景区背后鲜为人至的秘境,更没法儿想象我们国家的落后地区陷于怎样的困境;如果没有去当赛事志愿者,我不会知道那些杰出的中国青年都是如何学习、生活的,更没法儿了解组织赛事所需要做的筹备工作。凡此种种,都来自志愿工作的经历。因此,做志愿一面为社会添砖加瓦,一面也丰富自身经历。志向不明时,做志愿会提供很多新思路。
换个角度看,我起初做这些志愿工作其实是响应他人之志愿。譬如我最早做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是受影响于十余年前志愿者团队的一次讲座——这正是“以一人之志愿,影响千万人”的真实写照。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如洋流一般,故“莫以善小而不为”,正是汇沙成塔、集腋成裘,才有了社会的大变革。做志愿,说白了就是有愿、志之、行动。所以心中之志愿既有之,则为之;未有之,便寻之;欲知之,先试之;已立之,笃行之;验明之,广而告之。
善听者通过声音回传感知环境,善观者通过反光成像判断周遭,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大学里的志愿工作之所以意义非凡,还有一点便是形成自我认识的要求。如有条件,别在大学就只知向“钱”看。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使我们跳脱出平庸碌碌的,往往是与之保持距离。
忝居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之位,曾与协会指导陈红祥老师讨论协会发展问题。期间,陈老师特别强调了志愿精神中的“奉献精神”,也就是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细想来,这不止是一种以发展人类社会为己任的参与意识,更是一种积极的带头意识。
不仅要在做志愿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还要不停地检验自己的志愿。调整自己的志愿是正常且理所当然的,一开始的志愿往往是笼统的,今后要在实践中细化;幼稚的,要成熟起来;偏狭的,要全面起来;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要自我纠正。
欲平天下,必先福至天下。放眼当今世界之动荡局面,凡一国之援手所到,便是一国之国风所到。越是大国、发达地区,越涌现出大批国际志愿者;越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地区,越是没有“志愿”一说。“人穷志短”并非没有道理,但其中蕴含的却远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层,更重要的是:穷难生志,缺少主人翁之自觉心;志短者穷,其实志短就是一种穷。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做志愿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融入我们最日常的生活。
风生云飞扬,水起再远航。联盟停摆,志愿不改。
我志愿,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上一篇:关于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的新探索
下一篇:湖北“楚天好”来宁波啦
评论排行
- · 法门寺博物馆志愿者春节前夕慰 (2022-01-24)
- · 关于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的新探 (2024-04-29)
- · 西安临潼:慈善传递各界情 冒 (2022-08-30)
- · 宝鸡:二月二龙抬头 传统民俗进 (2023-02-21)
- ·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鲜 (2023-04-11)
- · 白水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 (2023-04-09)
- · 网红Peter在西安:乐享精彩生活 (2023-07-05)
- · 壬辰生物:登上Science子刊!这家 (2023-06-29)
- · 汉字: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 (2023-04-23)
- · 隆冬透寒意 慰侨暖人心 (2023-01-17)
- · 重庆借助文创开发、教育活动、 (2022-05-18)
- · “武”动炎帝故里 尽享太极魅 (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