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第三章 现实与希望)1

中华新闻网 2024-11-02 09:28



第三章  现实与希望

 
抓叛徒

经过母亲和刘妈的教育,  姨妈的新丈夫老王悻博然地走了。  不过他这赔罪道  歉的做派,倒让周家上下对他刮目相看。  因为这个年近五十岁的,  秃头而健壮的  男人,  这个下关发电厂铸造车间的副主任,  倒也并不因为是产业工人、  工人阶级、 高薪阶层而翘尾巴。 为了博取女人原谅,  该卑躬屈膝就卑躬屈膝,  该五体投地就  五体投地, 一切皆全然不顾。  于是,  自此后, 母亲一旦对姨妈不放心,  就让我到  城北下关去串门。 进门,  说是看望姨妈,  其实是监督这个新姨夫有没有再对姨妈  施行家暴。 久而久之,  竟让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因为姨妈的新居是下关发电厂的宿舍楼,楼内居住的都是电厂的职工或家属。 解放初, 下关发电厂那可是国民政府留下来的宝贝 ,  一个厂的发电量几乎就是全  南京城的用电量。 厂里只要稍有设备事故,  整个南京城就会陷入一片黑暗。 因此,   整个厂子包括宿舍楼管理得都很严,  如果不是因为新姨夫的身份,  我是绝对进不  到里面去的。 偏偏就是在这里,  我碰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人。

那天,  我从姨妈的新家出来,  一个大叔与我擦肩而过,  我猛然觉得此人似曾 相识,  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在何时何地相识的。

我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苦思冥想,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因为冥冥之中,  我觉 得这是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物,  我必须想起此人的出处。  就在我披衣起身,  转到 阁楼上时,  看到父亲照片的一瞬间,  脑间电光石火般炸开了一个刻骨铭心的名 字——肖聪明,  大叛徒。 因为我在通缉令的布告上看过他的相片。  他不仅镌刻在 我记忆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上,  而且铭刻在我复仇的座右铭中。

使命感让我成熟许多,  随即停止了跟同学出去游玩的那些玩意儿,  开始学着 大人的样子,  频繁出入姨妈的新居,  一旦发现肖聪明的身影,  便悄悄地跟踪他。
 
抓叛徒  I   163

经过了解,此人现名肖明,是下关发电厂的一名检修工。他会不会是改了名字呢?   我暂时还无法佐证。 但我认为,  所谓肖明,  有可能就是肖聪明减少一个字而已,   这在解放初简陋的户籍管理中,  是很容易经过涂改而蒙混过关的。  当年,  上海电 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叫 《人民的巨掌》 ,  说的就是 1949年上海临近解放,   一个叫张荣的特务改名换姓隐藏在宝纱厂内搞破坏,最后被有觉悟的群众配合公 安机关抓获的故事。  它形象生动地启发了我,  让我大胆地积极行动起来,  开始了 最原始的追踪和调查。  反正我认定,  必须搞清楚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因为他长得 实在太像肖聪明这个叛徒了,  而肖聪明恰恰是造成自己父亲等同志牺牲的罪魁祸 首,  当然,若肖聪明潜伏下来,  又守在这重要的下关发电厂内,  作为一个特务,   必然背负着让南京城陷入黑暗的使命,  这对于南京城的新政府和老百姓的确是很 大的危险,  就像在发电厂里埋着个定时炸弹。

那年,  我曾听大人说过,  1950年,  南京公安系统曾主动出击,  开展全市户口 大登记。 户籍民警挨家挨户上门调查,摸清每个人员来自哪个省、市、 县、乡镇, 然后发去信函确认,  这样一项烦琐的工作,  就让大批特务露出了马脚。 一登记,   一发函,  一调查,  挨到 1951年七八月份商调函都收回来后,  发现有几千个人查 无下落,  几千个啊!说明国民党在临逃跑前,  安插潜伏了大批的特务。 父亲牺牲 前提供给地下党组织的档案材料,  也极大地方便了对潜伏特务的追查。

南京城解放初期,  一些潜伏的小特务,  为了策应台湾  "反攻大陆" 的叫嚣,     搞了不少搅乱社会治安的破坏活动,  但一些  "深潜"  的大特务,  却往往垫伏不出,   等待时机。 那天,  我跟着肖明,  先向南,  进了抱江门,折向西,  沿着宽阔的马路,   来到以前的英国使馆附近。 这里曾有过一块小小的英租界,  自从国民政府逃往台  湾, 美英帝国主义的势力烟消云散后, 这里储大的西洋风格的建筑也是人去屋空。

我本以为他是路过那里,  谁知,  他竞然很快地消失在了那里,  就像是被那扇   铁质的大黑门吞噬了。我在外面徘徊等待,街上路人寥寥,四下里变得越来越安静。 一直等到太阳落下去,  路灯一盏盏亮起来,  我才疲惫地回到月牙湖家里,  对母亲  则谎称是在姨妈家耽搁了。

过了几天,  我又跟着肖明由下关进了抱江门,  但这次他却没有向西去英国使  馆,而是折向东了。向东,是一片杂乱的居民住宅区,通过此区域,便来到了静海寺。

164  1梧桐雨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仪凤门外,  北依狮子山,  东接天妃宫,  西临护城河,  为明成祖 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救建的皇家寺院,  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 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寺名取 "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原规模宏大, 殿宇林立,  气势恢宏,  号称  "金陵律寺之冠"    "金陵八大寺之最 "  。为供奉郑和 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  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救建。但此后的 百年间,  静海寺历经沧桑。 曾几何时,  这里香客如云,  佛轮常转,  但香火终于敌 不过战火的淫威。

新中国成立以后,  静海寺才稍稍恢复了一些元气, 虽然大殿无存,偏殿却还 残存,  也剩有几间较好的僧房,  都为香火重燃留下了希望。加之这里紧挨居民区, 所以不过两年时间,  香客自又如云而至,  佛轮自又常转不息起来。  我跟踪肖明拾 级而上,  一进了寺门,  便暗暗叫苦,  因为那天正是逢九,  竟然香客如织,加上殿 门重重,  一转眼,  肖明如同人间蒸发,  竟然不见了。 茫茫人海,  如何寻找到这个 潜伏的准特务,  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我虽然懊恼,  但越发觉得这人有问题。 在心中更给他定了性:  他即使不是肖聪明,  也一定是一个可疑的特务!

次日 ,  我再跟踪他时就尽量靠近他走。  这次他进了抱江门后,  就向南,  一直 沿着中山北路向中山路走,  突然他拐进了一条小街。  我紧紧地跟着,  生怕又跟丢 了。一会儿, 看他进了一条很黑的小巷子。我想,这回有戏,他逃不了了。没想到, 他竟走进了厕所,进去时,  竞然回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由于我跟得太近,  不得 不硬着头皮跟肖明也走进厕所,  还假装若无其事地走近小便池。  等我方便完回头 再找肖明时,  他又无踪无影了。

在那建设新中国热情高涨的年月 ,  我从肖明的行踪便觉得他有问题。  他不专 心致志好好地在发电厂里工作,偏偏常常请假溜出发电厂东游西逛,  这让我坚信, 他本人即使仅当过叛徒,  其身份还不是潜伏的特务,  那现时,  他一定对新社会心 存不满,伺机蠢蠢欲动。我从几次跟丢的经验来看, 肖明有着丰富的反跟踪的本领, 绝不能小瞧他, 而且还要不忘初心,  总结经验教训,  持之以恒,  一定将此人查个 水落石出。

我基本上可以断定,  这肖明一定不是外地人,  因为他对这一带的地形,   比我 要熟悉得多。 我如果陪着他转小街,  钻小巷,最后转晕的只能是自己 ,  这是毫无

抓叛徒  I   165

疑问的。

于是我决定回到中山路上,  预先在他可能经过的路段等候,  然后再行跟踪追 击。这个办法果然有效。  仅过了一个时辰,  我就在中山路与珠江路的交会处看见 了肖明的身影。 这里离前国民党司法行政部不远,  临解放时,  一场熊熊燃烧的大 火将这个国民党的司法机关彻底烧毁。  而今,  这里重新修建起了南京电力供应调 度的中心南京市供电局。  肖明进入珠江路,  经北门桥,  来到唱经楼街上一家王贺 亭刻字店,  在里面待了很长的时间才匆匆离去,  返回了下关发电厂宿舍。  我算是 终于弄清了他的落脚点。  不管这个落脚点对他有什么用,  反正我觉得肖明绝不是 去刻个图章这么简单,  因为刻图章可以不用舍近求远,  跑这么多路, 手续很简单, 用时也很有限。

我后来又发现肖明去了王贺亭刻字店几次,  算是初步摸清了他的行动规律。 我记着父亲生前对我说的:  再狡猾的狐狸,  也斗不过好猎手!  我感觉自己的把握 越来越大了。 但同时,  一个严峻的问题也立刻摆在了我的面前:  虽然知道了他的 落脚点,  但怎么才能真真查访到他的底细呢?  我想到了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是,   肖明还没有具体的破坏新政府的  "动作"  ,  我仅凭相貌相似、 行动诡秘就报案,   公安能相信我吗?

这样思付之后,  事情反而就耽搁下来了。 我仍然经常去姨妈的新居,  把新姨 夫规规矩矩、 和和气气待姨妈的好消息带回来告诉母亲。  遇到肖明也会冒险继续 跟踪的  "游戏"  ,  就像是在履行一项神圣的使命。

最后,  我想起了表姐夫王志文。  我想,  王志文在政府里面做事,  对新政府 的政策了解得多,  对查叛徒、 抓特务也更加在行。  于是,  我在王志文再次来周 家看望母亲的时候,  找了个借口 ,  背着家人,  把王志文拽上阁楼,  且将从布告 上揭下来的肖聪明的照片和自己查到的肖 明的全部诡异行踪,  向表姐夫来了一 个和盘托出。

表姐夫听完我的故事,  惊讶得脸色都变了。  我知道王志文主要是担心我的安 全。但我和王志文仔细分析了肖明的动向之后,  连王志文也对这个人产生了很大 的怀疑,  不过也仅仅是怀疑而已,  因为他反复对我讲,  这事情非同小可,  不可当 儿戏,  必须经过公安部门的侦查,  掌握足够的证据,方可以定案。  他认为,  接下

166  1梧桐雨

来的答案要由公安机关来揭晓,  我不可以再去冒这个危险,  只要等在家里静候回 音即可。

南京解放之初,  公安与户籍民警在辖区内与特务斗智斗勇时,  曾主要关注旅 馆、拍卖行、 旧货店的人员动向,  对我提供的肖明几次出入的这家王贺亭刻字店, 警方还没有予以关注。

在王志文将我提供的情况转交给公安局后, 公安局立刻派出便衣进行了明察 暗访。 查案的事实证明,  我经王志文转达的情况很有价值。尤其是局里派户籍警 孙世德暗查了王贺亭的经营情况,  很快发现肖明再次潜入王贺亭刻字店,  是替人 篆刻反动救国军图章、 反动救国文汇等,  还有一些煽动推翻新政府的材料。 顺着 这条线索,  孙世德揪出了王贺亭背后的指使人,  就是隐匿的特务分子、化名肖明 的肖聪明。 新中国成立后,  肖聪明就改头换面,  在下关发电厂潜伏下来,  伺机破 坏新生的红色政权。表姐夫的回复如期到来:  肖聪明这个大叛徒、 狗特务已经被 抓获,  经人民政府的严正审判,  立即就地正法!  肖明的谜底由此揭开,  叛徒的下 场必然如此。这个谜底的揭晓,  除了不出我所料之外,  对周家的其他成员来说都 是既惊讶万分,  又悲喜交集的重大 "新闻"  。母亲闻讯,  一连说了几声  "想不到" 后,  立刻喜极而泣,  直到泣不成声。 而在劝慰了一番母亲之后,  表姐夫王志文当 着家里人的面,把我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说我不仅长大了,  而且懂事了。 由此,   我觉得母亲的  "想不到"  这一句,  就是给我的最高奖赏, 称赞我已经成长为一个 可以抓叛徒、 抓特务的战士!

我其实早就立誓,  要为父亲报仇,  如今,  我终于用实际行动告慰了父亲的在 天之灵:  叛徒肖聪明已经得到了他应有的可耻下场,  父亲可以安息了!  后来我才 知道,  其实,  由于广泛发动群众,像我这样帮助公安抓住的敌特还有很多,  到 1952年年底,  南京的公安干警就根据群众的举报,  抓了一千多名敌特分子,  最终 惩治了三百多人,  真是大快人心。
 
抓叛徒  I   167

兄妹情深
 
1953年年底,  大姐周秉悦终于凯旋了。  由陈红梅等南京市的领导相陪,  胸戴 鲜红的光荣花,  她回到月牙湖边的家里。  对于这个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的光荣人家 来说,  本是喜上加喜、 锦上添花的好事, 但一向敏感的母亲宋晓珍,  立刻察觉出 了其中隐含的问题。  她来不及好好迎接拥抱女儿,  就一把抓住陈红梅阿姨的手,   急切地问:    "我的儿,  我的秉乾儿怎么没有回来?  "  我看见,  大姐和陈红梅阿姨 交换了一下眼神,  还没等母亲的问话说完,  就几乎在同一时间,  一左一右搀扶起 了母亲,一起来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

接着,  大家互致问候,  寒暄了一会儿,  南京新政府的一个领导,  便先把周秉 悦夸奖了一番,  并将她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的情况告诉了母亲,   让母亲欣喜得热泪盈眶。临走时,  红梅阿姨终于镇静而又深情地说:    "晓珍大姐, 你不仅培养了一个好女儿,  而且还养了一个好儿子,我们全南京市人民都为他骄 做呢!  你女儿周秉悦在朝鲜战场上就见过他大哥,  对她哥的情况也最了解,说来 话长,  反正组织上已经安排周秉悦同志在家休息一段时间,  还是由她来慢慢告诉 你周秉乾的情况吧!  我们先要打道回府了。  晓珍大姐,  凡事既来之,  则安之,  都 要保重为上!  "  陈红梅阿姨说完话,  在深情拥抱了母亲之后,  就与随行的几个同 志一起登车离开了。

家里恢复了往日 的平静。大姐悄悄让刘妈为母亲准备好平日里服用的硝酸甘 油片后, 开始慢慢介绍秉乾大哥和她在朝鲜战场上相会的情况…

母亲神情凝重,  欲哭无泪,  只是紧紧抱着大哥留下的遗物和血衣。  她并没 有像大姐担心的那样,  服用挽救心脏的硝酸甘油片,  只是说:    "我记起了泰戈 尔的诗,  虽然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他们父子都一样,  让我 日夜牵
 
168  1梧桐雨

挂到心力交痒。  我累了 ,  你们扶我到床上去,  把秉乾儿的遗物都留给我,  让我 细细看,  慢慢想……"

大哥的一生,  甚至比父亲的更加短暂,  令全家人既万分痛惜,  又无比骄傲。 父亲牺牲在解放的前夜,  而大哥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年,  我对他们的逝去 既是痛心疾首,  又是有所触动,  且悟出一个道理:  在天下太平之前,  每一个生命 都要经历磨难,  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或新中国成立后,  且每个人生都有不同的旅 程,有的直达彼岸,有的蜿蜒曲折,艰难前行,但只要有信仰,就无怨无悔。就是死, 也是死得其所,  死得光荣。

我就读的学校还请了志愿军叔叔来做报告,  老师告诉我们,  志愿军叔叔是最 可爱的人。 正是通过志愿军叔叔的亲身讲述,  我才更进一步地了解了,  像秉乾大 哥一样的钢少气多的志愿军是如何打败钢多气少的美国佬的:  他们在零下40摄 氏度的严寒中埋伏了六天六夜,  五天的军粮硬是吃成了十天;他们在朝鲜的崇山 峻岭用一双双铁脚板跑过了坦克战车,  用昼伏夜行让飞机大炮失去了威力。 胜利, 源于不畏艰难困苦、  始终保持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始终保持着铿锵高昂的战斗 士气,  才有了这震惊世人的壮举。

兄妹情深  I   169

钢铁人生

转眼就到了公元 1958年的春天,  我无意中发现弟弟秉辰的个子, 竟在不知 不觉中赶上了我,  蹿到了一米七,  且身形魁梧敦实,  下巴刮得铁青,  除了白皙的 面皮还保留了一点  "奶油小生"  的原貌,  其敦实憨厚的外形已具备了男子汉的全 部特质。 而我自己依旧保留着小骨架的瘦削身材,  干巴巴的面相,  虽然个子也有 一米七,  但干瘦的身形,  却像是发育不彻底的样子。

不过,  随着年龄和心智的成长,  弟弟越来越感觉,他童年时想当一个画家的  美梦趋向破灭。 而我因听了秉乾大哥的教诲,想当一名钢铁工人的理想,  正在逐  步成为现实,  小学毕业后直接转入冶金技术专科预备学校就读。  学校十分简陋,     只有一排平房,五间教室,一片操场。这是建校初期,老师连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 开始的时候,  学生上课总是不安生,  都喜欢回头看坐在最后一排的我。 似乎没有  善意,  也没有恶意,  好像就是因为我长得奇怪,  而要多看我几眼。  这真搞得我很  是莫名其妙。一天,下课以后,我逮住一个用眼睛瞄我最多的同学,厉声发问:  "你  为何动不动就拿我当西洋镜看?  "  他却一脸虔诚地说:    "我自从听说你是抓特务  的小英雄,便很是奇怪,  这么瘦弱的身体,  跟雄赵赵的公安干警怎么能对上号?  "

我听了这话,  不由得恍然大悟,  既明白了同学们的眼光里,  其实充满了善意,   又颇觉惭愧,  深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刻苦勤奋,  也为大家做出表率,  如此才能  不负 "小英雄"之名。 由是,我开始发奋读书,每天都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同学们通读一遍时,  我早已熟读,  甚至会背诵了。 学期末考试,我果然门门都是  五分,  既博得了同学们的赞许,  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学校的条件也一天比一天好,  又盖了一排平房,  还断断续续地建起了围墙、 校门、传达室。 而我拿回家的奖状也越来越多。 那时的奖状虽然都是草纸油印的,
 
170  1梧桐雨

厚而粗糙,  版式大得出奇,  字是竖式排列的,  毛笔字却非常漂亮,  最右边醒目地 写着 "周秉坤同学"几个大字。 母亲见到了,最是开心, 而且总要说上一句:   "你 爸和你大哥知道了,  还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呢!  "  而我总相信,  只要思念一日不断, 心灵感应也一定不会中断,  他们一定会知道的。

在我读技校的几年时间里,  我觉得弟弟周秉辰也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了,  虽 然没当成青年画家吧,  但也广泛涉猎和阅读了有关绘画艺术的书,  也算是受到文 学艺术的熏陶,  有了不错的艺术修养,  举手投足间已显露出一个小男人的野心,   以及小艺术家的气质。就像我通过冶金技术的学习,不仅学会了炼铁、炼钢的技术, 多少也沾染了一些铿锵钢铁的阳刚之气那样。

学业临近结束前,  我已经到南京江北钢铁厂去实习了。  去江北,  首先要渡过 长江。在此之前, 我虽然一直生活在南京,  却从来都没有渡江到江北去过。

那天早晨,  我与其他同学一起,  从南京下关轮渡码头坐上渡轮,  顺江而下。 船离岸后大约半小时, 来到江心,  但见江水翻滚,激流涌动,  江风卷起浪花,  翻 腾着从船舷两边漫过。 不由得想起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 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的千古名句。 当场就有几个同学与我一样脱口而出,  吟诵起来。

船经过盘踞于江心的一个大岛时, 我问船工,  此为何岛?船工答日:    "八卦洲。 "

我举目远眺, 但见八卦洲上,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芦花如雪扬,  一派江天 一色的好风光。 经过八卦洲以后,  我们就来到西厂门码头,  登上了江北岸。 带队 的是南京江北钢铁厂负责接待的郑主任。  他在船上看我吟诵宋代诗人苏轼的 《念 奴娇 ·赤壁怀古》 ,  倒很有几分文采,  便料定我这个年轻人读过不少书,  且求知 欲望强烈。 所以,  在走出西厂门码头时,  便对我介绍说:    "江钢还在建,  还没有 可供渡轮停靠的码头。  这个码头是南化厂的专用码头。  你知道南化厂吗?  "

我年前因为抓那个隐藏在下关发电厂的叛徒特务,  曾了解到下关发电厂用的 煤皆来自南化厂。  一是因为南化厂前身是成立于 1934年的永利⃞厂,  早早就建 有运煤的专线和码头;  二是因为生产硫酸铵和硝酸铵,  也需要使用大量的煤炭,   且比发电厂用煤量大得多。  于是我便答道:    "是不是曾驰名东南亚的最大的化肥
 

钢铁人生  I   171

郑主任闻言,  笑着说:    "是的,  你知道的还不少!  那你知道不知道,  我们为 什么要大建钢铁厂,  炼出我们自己的  '争气钢'  ? "

我对这个问题,  更是自信地回答道:    "我们在学校老师就讲过,  志愿军用小 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佬的飞机加大炮,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连我大哥也牺牲 了 自己年轻的生命,  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  改变缺铁少钢的现状,  使我们国家 尽快地强大起来!  "

郑主任听我讲到我大哥牺牲在战场上, 也很感动,  觉得我之所以选择吃  "冶 金饭"  ,是怀着发愤图强的抱负,  与其他同来的学生不同,  仅从立意上看,  就要 高上好几个档次,  如果再加以锻炼培养,  一定是个可造之才。

但他对我说的却是:    "你只是答对了一半。  除了你回答的这一点外,  还有另 一个原因, 就是刚开始搞  '大炼钢铁'  时,  有许多人不懂装懂,  仅凭一股子热情 盲干瞎干,  砸锅铸铁,  土法上马,  用烧土窑的办法去炼铁炼钢。  其结果就是,  既 劳民伤财,  又一块像样的铁也没炼出来。  最后,  还是中央下决心,  在有条件的 十八个省里,  建设十八个地方上的钢铁厂,  被行业内称为  '十八罗汉'  。而我现 在领你们去的,  就是这  '十八罗汉'  之一的南京江北钢铁厂。"

郑主任带着我和一起来的同学边走边聊,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郊区土路,  才 来到钢厂的高炉建筑工地。  沿途除了一些农田,  便是荒僻的丘陵山坡,  杂草丛生, 野兔出没,  人烟稀少。 跟我一起来的同学中,  有一部分人已经在心里面打起了退 堂鼓。

等我们这些人来到工地上一看,  发现那里更是惨不忍睹:开凿土石方,  一色 的人拉肩扛,部队来的工兵则是开山放炮,  而后小车不倒只管推。  晴天一身汗,   到江里去洗一洗,  再让江风吹吹干;雨天一身泥,  躲进窝棚避一避,  昼夜只好穿 湿衣,  那个艰苦真是不能提。 当场就有人离队,  跑回了城里,  而我却留了下来,   一直坚持完实习,  后来又成了钢厂的第一代工人,  被世人称为  "老五八"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留下来的呢? 原来是,  在实习开始前,  厂里一位从 部队转业的领导给我们这帮学生做了动员讲话,  他说:    "我今天就给你们讲讲,   我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建一座  '结束我省没有钢铁生产历史'  的大钢厂?  这第一 个原因就是,  这里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早在两千两百年以前,  爆发了陈胜、 吴广

172  1梧桐雨

农民起义,  但不久就被秦二世派遣的,  由章邮率领的修骊山大墓的刑徒组成的秦  军剿灭。 但就在此时,  有一个强悍的楚人项羽, 在会稽吴中举义,接过陈胜、 吴  广的义军大旗,  从江南岸的江乘渡江,  也就是现在南京江边的幕府山至燕子矶一  带。经过八卦洲, 到达江北岸古棠邑的九连山一带,  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 项羽在这片山峦丘陵之间,  卸甲屯军,  厉兵秩马,  聚集了几万义军,  经过训练,     成为可以与秦军匹敌的项家军,  而后渡淮,  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  九战九捷,     一举击垮秦军,  直至攻入咸阳,  推翻秦王朝。 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时,  将自   己封为 '西楚霸王'  。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九连山一带的几座山称为 "霸王山' 。 民国有个张官悼, 在其《棠志拾遗》 中就详细记载  '九连山又日九龙山,  山下有  九连洼,  亦名九龙洼。 东日霸王山、 卸甲甸'  。卸甲甸,  在县城 (此为古棠邑城,   今为六合陈桥 )南四十公里,  旧传楚项羽卸甲屯兵于此,  今甸西南山脉绵豆,  中  有一山,  世人犹呼为霸王山,  山下有霸王塘,    "霸王山下霸王塘'  一说,  也印证  了当地流传的故事,  项羽为解决义军人吃马喂所需之水,  还开掘了塘口 ,  亦在此  山峦丘陵之间,卸甲屯军,厉兵秩马,操练兵法等。我们今天正是在这霸王山脚下,   建厂筑炉,  发扬霸王  '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气魄,  何愁不能实现铁水奔流、  钢花  怒放的宏大远景?这第二个原因就是,  这里有着悠久的铸铜冶铁的历史,  离这里  不远的冶山盛产铁矿,  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金属冶炼。 相传历史上的楚国,   曾建立了第一支战车部队,  车兵首次装备了戈矛合体的戟,  还专门建立了一支负  责平整道路、 架设桥梁的工兵部队。 这一切都说明,楚国人的学习创新能力极强,   突出表现在对金属的冶炼和兵器的改造上。今年在江陵楚墓出土的双矢并射连驾,   被专家认定为是半自动步枪的鼻祖。  而古江陵正是今天离我们这里不远的扬州。   一切都说明,  我们这里是中国最早的治炼发祥之地。所以,  我们今天一定要薪火  传承,  弘扬国粹, 为彻底改变中国缺铁少钢的现状而努力工作!  "

钢厂领导的讲话,获得了台下听众的一致好评。不过,和其他同学仅仅反映"这 个领导有水平,  会讲故事"不同的是,  我感受到的却是热血沸腾。  临近实习结束, 别的同学早将领导的讲话置之脑后,  且通过父母亲朋找关系,  走门路,  想办法在 商业和轻工业部门落实工作,  而我却找到钢厂的领导,  积极报名 ,  主动要求进入 钢厂工作。 其主要原因是,  这里有霸王山, 是秉乾大哥生前告诉我的,  英雄项羽

钢铁人生  I   173

的起家之地。 这点心思,  我只是埋在自己心里,  却是谁也没有告诉。

至于这里的艰苦条件、 未知的发展前景,  我觉得, 人的一生总不会一帆风顺, 我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  只有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尝遍,  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精 彩才能真正具备父亲和大哥所具有的品质,  才能珍惜由黑暗到光明、  由恐怖到解 放、 由苦涩到甘甜的幸福与美好。

1958年秋天,我从南京冶金技术专科预备学校毕业,  进入南京江北钢铁厂,   当上了一名高炉炉前工,  我时刻记着秉乾大哥讲的话,  立誓要为建设钢铁强国努 力。我的人生也算是瞄准这个目标迈出了新的一步。

1959年冬至,  标志着全省从此结束没有钢铁生产历史的第一座比较先进的高 炉,  完成筑炉安装,  即将出铁。 虽然高炉开炉的工作很繁忙,  但工余时间,  我仍 继续学习文学创作。 因为偶尔在厂报厂刊上也能发表一些  "豆腐块" 文章,颇为 沾沾自喜。

而周秉辰初中毕业后,  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  报考艺校却是名落孙山。不管 在李晓燕的眼里他是如何才华横溢, 名落孙山却是不争的事实。  秉辰当着晓燕的 面,  骂艺术学校的校长不长眼睛,  埋没了一个未来的画家,  但晓燕却实事求是地 劝他自学,  且说自学照样也能成才。  秉辰却似乎对自学兴趣不大。  第二年秋季全 国征兵,  秉辰竟然心血来潮,  向母亲重提秉乾大哥生前的期望,  说:    "大哥曾建 议我,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闭门造车画,  不如游历山川摹。  学大哥去当兵 蛮好!  当兵有血性有趣味, 且能体验金戈铁马的生活,  还能跋山涉水去不少地方, 增加自己的阅历。 比如黄胃就是当兵出身的画家,  那驴画得比活驴还有驴味,  能 闻到驴的腥燥味。 "

母亲拗不过他,  于是让他报了名。 秉辰年龄虽偏小,  体检却是一次通过, 勉 强合格。他向负责征兵的一名军官当面出示了  "光荣人家"  的证书,  且表态要继 承大哥的遗志,  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当即得到了这位长官的首肯和特批,   满足了他当兵的愿望。 向来泼辣的李晓燕,  此时也无计可施, 只能依依不舍地红 着眼圈送他去了部队。

大炼钢铁的年代,  对每一个有志的青年,  也是热血沸腾的年代。 我自经过实 习进入南京江北钢铁厂,  就发誓要不负韶华,  只争朝夕 ,  为祖国钢铁事业的发展

174  1梧桐雨

做贡献。 然而,  我在读冶校前所接触的人和事,不是政府机关、 部队、 学校, 就  是医院、商店、银行,对钢铁行业还真是一无所知。所以,我一到高炉车间去报到,   就暗暗嘱咐自己要拜师求教,虚心学习, 凡事讲究认真,尽快适应这个多、快、好、 省的年代。

到车间的第一天,  果然没有欢迎仪式,  只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车间的宋 主任甚至对我只交代了几句安全注意事项,  就毫不客气地吩咐我立刻穿上工作服 戴上安全帽,  随他去高炉炉前,  并将我推荐给了炉前大班长余老八,  一个五大三 粗的中年汉子,  他工作服上汗渍斑斑点点,  披风帽遮蔽了他半个通红的脸庞。

宋主任反复向我介绍说, 这位余老八技术好, 是炉前唯一的八级工,  因此人 称  "余老八"  。宋主任的介绍彻底推翻了我对技术人员的固有观念,  比照父亲身 边坐机关的同事,  技术人员应该都是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 后来,  我才知道,  余 老八并非他的真名,  而是尊称。 他的真名叫余永春。 不过,  跟着余师博在炉台上 下奔忙、 身临其境的我,  因置身于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立刻受其感染,  出了 一身透汗。 水淋淋的我如同真正融人了大炼钢铁的洪流之中,  正于游泳中学会游 泳,  逐渐适应着冶金工业高温、  高压的工作环境。

厂里刚建的两座比较先进的高炉,  是当年除了早年日本人在东北留下的几座  高炉之外,装备最先进也比较大的正规的高炉,  是依据与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签署  的 《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  经济的协定》 ,  按照其技术规范设计和建造的。  本来,  在霸王山下,  荒僻的江滩、 丘陵地上,  在当年机械加工、 机械制造条件还很落后的情况下,  要建起这样的高  炉还是很有难度的。  为此,  市里甚至省里都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  来给予支持。   经过部队工兵开山放炮炸石,  经过各路建筑大军的通力合作,  于 1959年终于在  霸王山脚下初步建成了两座在当年比较先进的高炉,  且有一座即将开炉投产。 所  以,  厂里急需冶炼专科的毕业生,  来操作和使用这种较先进的高炉。

那天,  我在炉前操作室里,  第一次见到了来高炉指导开炉的苏联专家谢列莫 夫斯基,  在厂长陪同下,  他正指手画脚地大发议论。  他看上去30多岁的年纪,   面庞瘦削,身材高大,  戴一副金丝边眼镜,  怎么看都像是照片上的高尔基。  因为 讲的是俄语音的汉语,  所以,  我半听半猜地才搞懂了他的意思。 起初我猜想,  他

钢铁人生  I   175

一定会做出重要的技术指导。

然而,  当我和周围的人一样,  竖起耳朵,  屏住呼吸,  细细聆听完他的讲话,   方知谢列莫夫斯基所言全不是那么回事。他这个中国通,权威的专家,  竟然除了 抱怨还是抱怨,  一是抱怨在中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住的地方太简陋,连洗个热 水澡是很难;  二是抱怨有人故意非难他们,  给予的工作条件差,  没有像样的办 公室、 办公桌,  真是无法忍受;  三是抱怨中国人的技术水平太差,  完全达不到他 们提出的技术规范要求,  难以实现高炉的正常开炉。  从谢列莫夫斯基的表情就能 看出,  他是完全看不起中国人的技术水平,  认为再过二十年,  中国人也未必能驾 取这种先进的高炉!

厂长几乎被他讲怔住了,  于是临时在高炉上决定, 高炉开炉缓一缓再议。  这 个决定对于车间的宋主任和余老八等而言,实在是太突然了。 就像是寒冬腊月天, 又被他谢列莫夫斯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搞得心灰意冷。

当天晚上钢厂领导班子连夜开会,  讨论谢列莫夫斯基和他助手卡巴耶娃的意 见。 谁知开了一个通宵,  也没能拿出统一的决定。  最后还是厂长拍板:  走走群众 路线,把这个问题放到车间去讨论,  看看能不能蹦出个高手,  用自己的办法,  立 足于国内现有的装备技术水平,  实现顺利开炉。

那天,  接到厂部的决定后,宋主任及时召开了高炉车间的全体技术人员会议。 正是在这个会上,  我意外地见到了活泼开朗的郝秀云。 第一眼,  我便觉得郝秀云  有点像电影《白衣战士》 中,  饰演解放军某部野战医疗队女队长庄毅的于蓝。  一  问才知,  郝秀云是从镇江治金技术专科学校毕业后,  被分配到江北钢铁厂来的。   读冶校的女生本来就少,  分到钢铁厂的几乎没有,  她觉得,  她读冶校,  纯属阴错  阳差。初中毕业后,  她本是报考的商业技校,  谁知回了趟苏北老家,  在父母那里  多住了几日 ,  耽误了到商校报到的时间。  因此,  为了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只好改  投了治校。 因为在当年,  国家急需发展重工业,  所以在招揽人才方面放得比较宽。 再加上冶校毕业后,  她因参加了外国专家组织的一个专业培训,  所以比我要晚报  道两个月 ,  延至今日才与我碰上面。

不过,郝秀云仅就参加过外国专家的培训班这一点,就让大家刮目相看。会上, 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多听听她的意见,  而郝秀云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暂时还没有考

176  1梧桐雨

虑成熟。 我觉得她一是心细,谈吐有点像秉悦大姐;  二是读了冶校,  与自己一样 沾染了些许阳刚之气。  不过,  仅就她也是治校毕业这一点,  我对她便已存有十二 分的好感。 同为新中国最早的科班生,  同为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  又都是青春勃 发的年纪,  岂有不感觉相见恨晚的道理?

我们俩在双方互通名姓之后,  便算是认识了。我还打趣地说:    "郝秀云,  我 猜你比我大,便称你秀云姐吧!  不管谁将你  "发配'  到这烟熏火烤的高炉前来,   都是犯了大忌。 这里本是男人的世界,  猛然来了个女人,  还是这么漂亮的女人,   只怕是四周那一股股热辣辣的眼光射过来,  就要把你烤化了!  不过你放心,  弟佩 服你的勇气,  定会时刻护着你,  不让你受男人欺负!  "

郝秀云却立刻反唇相讥说:    "要想欣赏漂亮嘛,  你还是多看几眼卡巴耶娃,   保准让你既养眼,  又开眼。 至于我嘛,  谁要你护着?  就凭你这小身板,  我护着你 还差不多。 而且你猜得不错,  我确实要比你们这届毕业的技校生大几岁。 比你多 吃几年干饭,  力气也一定比你这单薄的男子汉大!  还是让我来护着你吧。  不信可 以试试!  "

你看她这话讲我的,  完全不给我留半点面子。  我真没有想到, 她一张口就是   如此的泼辣,  令人不得不对这位体态丰满又干练的大姐另眼相看。 当然,  关于她   年龄比我大这点,  我也是从她丰腴成熟的身材上猜出来的。  若从这点上看,   自然   比不上卡巴耶娃的苗条性感。但若以中国人的审美来看,我还是觉得她像电影《白   衣战士》里泼辣大方的庄毅,  更让人喜欢。 看着郝秀云胸有成竹的样子,  或许她   早有思想准备。 从选择登上高炉,  便已准备向男性的天下发起冲击。  此刻我想,     她首先要向谢列莫夫斯基发起挑战了。  那自命不凡的谢列莫夫斯基恐怕连中国的   男人都看不起,更别谈像郝秀云这样的小女人了。郝秀云最好不仅看过《白衣战士》 的电影,  而且也听过《穆桂英挂帅》 的戏,  这样她就真能从穆桂英这个艺术形象   上汲取一些力量。 不过这种想法也令我非常担心,其后果是否会让她碰得头破血   流,  哭鼻子,  跳长江,  还真是不好说!

那天,我先是看到郝秀云爽快地从更衣箱里拿出一个挎包,  而后像变魔术一 般从挎包里拿出几瓶镇江酱菜、  几瓶镇江香醋, 瓶瓶罐罐的,  一下子推到宋主任 面前。 在当年,  这都是炙手可热的好东西,  那宋主任表面上不好意思收,  实际是

钢铁人生  I   177

恨不能马上就弄点尝尝。 郝秀云立刻就从他半推半就的做派上看出来了,便有意 说:    "我知道钢铁厂的人都讲义气, 都以兄弟相称, 才好办事!  从镇江来时, 就 只带了这些土特产,  算是我拜师的见面礼,  你收了,  我才能把关于高炉开炉的一 些想法和盘托出,  否则你就是不愿接受。"

宋主任见她如此说,  倒觉得心中十分喜欢,便毫不客气地说:    "那我就收下 你这个徒弟了。 东西嘛,  我也就不推辞了,  你到我办公室去说吧!  "  于是,  亲热 地把郝秀云拉进了自己一个人独用的那间不大的主任办公室,  谈了很长的时间才 结束。

他们出来后,我便问郝秀云:  "你向主任提了什么好建议,说出来大家听听?  "   郝秀云却说:   "无可奉告。但他似乎对我有意,显得有点太热情,我不想说了。

先干活吧!  "

我就回道:    "宋主任好像已婚,  你可别理他。 我请你吃饭怎么样?  "

郝秀云知道我喜欢她,借请吃饭套近乎,便说:  "我不管他宋主任,也不是 '吃 货'  ,  只想做好工作。  只要三顿饭吃饱,  便是心满意足的一天。  不过,  我还有一 些父母给的自家产的粗茶,  如果你不嫌弃,  就拿去喝吧。 "

郝秀云说完,  就头也不回地去忙工作了,  先是把高炉上下的风口套、  渣口套 的安装情况全部检查了一遍,然后又将出铁口的砌筑情况做了逐一的测量和记录, 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建高炉的开炉准备工作中。 就像那个年代的普通钢铁 人,  思想纯朴得如同一块块煤炭,  就知道只要国家大炼钢铁的需要,  那就得毫不 犹豫地投身其间,  发光发热;  就像那个年代的普通知识分子,  尤其知道老老实实 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对待工作和事业显得纯粹与真挚,  所有的理想和信念就是 要建设一个多、 快、 好、 省的江钢厂,  要不遗余力地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知识和 才华,  把钢铁报国作为人生起步的最初心愿。

创业总是艰辛的。 这天下午,  我和郝秀云他们在清理完炉前的现场后,  又帮 着卸载满满一车袋装的水泥。 刚卸到一半,  我已经是汗流淡背、  蓬头垢面,  累得 不行了。 我勉强又扛起一包水泥,  便有点头重脚轻,全身都在打晃。  突然,  一双 温柔而又有力的手伸过来夺走了我肩上的重负,  反而造成我身体失重,  晃两晃就 坐在了地上。 但是,  抬头一看,  给我卸载的人偏偏就是郝秀云。  果然,周围看见

178  1梧桐雨

真相的男同胞,  立刻就发出了哄笑:    "哟!  哟!  周秉坤拔山扛鼎的丹田气,  被郝 秀云泄掉了…"
 
也不顾了,  冲上去就想将郝秀云肩上的水泥包夺回来。 但是我却被郝秀云的那只 有力的手挡住了。 只听她说:    "别管他们怎么说,你都无须理会,  凡事量力而行 就好。我说了要护着你,  大姐护小弟也是天经地义。  扛水泥这种活,  男人能干,   女人也能干。 钢铁厂炉前工,  以前都是男人一统天下,  但那是以前,  就像以前是 旧社会,  现在是新社会,  连毛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我今天就帮你先顶它半 边,  看谁还敢与毛主席他老人家唱反调?  "  郝秀云的话掷地有声,  立竿见影,  还 就真管用,  当即就将那帮男炉前工噎得一声不吭了。

活干完,  已是傍晚时分,  我也顾不上收拾,  便拉着郝秀云来到附近南化厂边 上的唯一一条街——西厂门街,  去吃晚饭。 果不出我所料,郝秀云能干,  自然也 能吃,  一口气吃了四个大肉包子。 我感觉她似乎依旧没饱,  但出于女性的矜持不 好再吃,  便停了下来。 我那会儿已经一口气吃了五个包子,便伸手拿起一个包子, 递给她,  说:    "我已经吃了五个包子,  你才吃四个,  你继续吃!  "

她在我的提醒下,先是一愣神,  问:   "你吃了几个? "我答:    "五个!  "   "那 我吃了几个?  "    "四个!  "

 "那我们是不是把两天的定量都吃完了?现在可是困 难时期。 "

我算了算,  说:    "今天你帮我出了大力,  我请客,  你尽管糟!  后面我把每天 三顿改两顿就补上了,  反正这么多年都饿惯了。  "  那年月 ,  我们习惯把超定量吃饭叫  "糟蹋粮食"  ,  简称  "糟"  。

她想想说:    "即使你请客,  我也已经吃超了,  虽然没有吃饱,但也不能寅吃卯粮了。 "  说完,  还像小孩子那样做了一个鬼脸。

正是这个鬼脸,  让女性特有的温柔暴露无遗。  我觉得自己好像更喜欢她了。 正是对她的好感,  让我嬉皮笑脸地对她说:    "我豁出去了,你再吃两个吧!

因为你帮我多扛了不止两包水泥,  真是太累太饿了!  "

郝秀云却再次提醒我:    "你有那么多粮票请客? "

因为那时候是困难时期,  为了限制男同志的定量,  不要寅吃印粮,  因此宋主
 
钢铁人生  I   179

任将我们的粮票都交由郝秀云来管理,  说是女同志心细如发, 天生就会细水长流, 勤俭持家。 当然, 他也是有意向郝秀云示好。

最后,我们吃完结账时,还是郝秀云拿出粮票来,请了我的客。且对我说:  "以 后,还是姐罩着你,  且对小弟网开一面,  你就放开吃吧!姐自会勒紧裤带,  减肥 瘦身,  来保证你不挨饿!  "

郝秀云就是这么乐观和爱开玩笑,  但我已经从她的话里面,  听出来几分爱意, 却不敢开口问。那时,  已进入自然灾害时期,  能吃的东西是越来越少,许多人已 经艰苦地吃起了  "瓜菜代"  ,  那种用山李和野菜混在一起熬的糊糊,  郝秀云却还 能保证我吃上肉包子,  那真是让我感激涕零到要下跪的地步了。

其实,我心里真正喜欢的,是郝秀云的女人味,个子中等,体态丰腴,凹凸有致,   眉目清秀,  端庄大方,  手脚勤快。 我虽然对郝秀云的泼辣有点怕, 但如果郝秀云  需要帮助,  我想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像支持哥们兄弟那样, 为她两肋插刀。  我甚至  自作多情地想,  只有在我的帮助下,郝秀云才能免遭谢列莫夫斯基的嘲笑和奚落。 因为重工业这块男人的领地,  连一般的男人都玩不转,  何况她这个初生牛犊不怕   虎的  "孟姜女"  ,  误打误撞进了这一领域,  到头来,  哭不倒长城事小,  没人同情  她的眼泪就凄惨了。  我一度怀疑郝秀云是选错了职业,  学钢铁专业的女生本来就  凤毛麟角,  分配到钢铁厂的女生那更是稀有物种。  这般好强的女子怎么能和钢铁  打交道?她能在江北钢铁厂坚持下去吗?

然而,我还是失算了,  我并不知道,  其实那宋主任已经将郝秀云提出的建议 报告给了厂领导。 因为宋倪敏主任清楚,  像郝秀云这样的治校毕业生,都有股子 闯劲,  在这个大炼钢铁的年代,  也算是风华正茂、  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  在江北 钢铁厂高炉车间,  更是 "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  的  "宝贝疙瘩"  。

江北钢铁厂第一座建成的炼铁高炉——1号高炉,  开炉在即。 他宋倪敏急需 的是开炉的办法,他不想因为谢列莫夫斯基嘲笑人的一番话,把高炉开炉搞得遥 遥无期,让他这个主任丢人现眼,  还丢了官帽。而厂部洪华厂长想的则是,  这座 高炉的投产关系到全省能不能早一天结束 "没有钢铁生产历史" 的大问题!  当然, 按照外国专家制定的高炉开炉技术规范的要求,  国内现有的制造、  安装精度,  确 有差距!  而且,  这个差距在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填补。 怎么办?  是停下来等待,还

180  1梧桐雨

是拼搏一把?  郝秀云建议:    "开炉是决定高炉寿命最关键的一件事,  更何况,  这  是全省结束不产钢铁历史的第一座高炉。然而,要想高炉顺利点火开炉,出铁投产,   就必须按照外国专家制定的高炉开炉技术规范的要求, 制定一套完备的开炉方案。 把存在差距的要点, 逐个完善,  实在无法弥合的,  要安排专人蹲守。 还要选择一  位优秀的炉长坐镇指挥, 统筹协调,  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然后拼一把,  将高炉  开起来。 "

当时,宋倪敏记得,   自己还追问了一句:    "你的意思是不是要赌一把?  "  但 郝秀云回答得很巧妙,  她说:    "我说的是拼一下。  赌是抱着投机侥幸的心理,  而 拼是抱着必胜的信念!  "正是郝秀云的这句话打动了洪华厂长,让他果断地将郝 秀云提出的建议方案,  带到了厂长办公会上去讨论。

当洪华厂长将郝秀云提出的建议方案交给厂领导班子讨论时,  大家比较集中 的意见是,  为了稳妥考虑,  一是既要听取外国专家的意见,  又要发动群众,  再广 泛收集适合本厂具体条件的开炉建议方案,  尤其是让冶金技术专业的年轻人多多 参与;  二是在此基础上,  确定合适的炉长人选,  以利今后的开炉顺利。

场部的决定张榜公布以后,  我和郝秀云等一帮年轻的科班生,  都看得热血沸 腾,  跃跃欲试,都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到了,  于是,  都积极找洪厂长请缨, 且上交了自己制定的开炉建议方案。 经过场部组织的评审会,  最后敲定,  我和郝 秀云上报的两个方案进入决赛评选。

我接到厂办的通知,来到洪厂长办公室,  向在座的主要厂领导,  历数自己方 案的优势,说得既头头是道,又言简意赅,把握上是胸有成竹,决心上是斩钉截铁, 令洪厂长等领导很激动。

送走了我后,  几位领导又将郝秀云请来, 让她再一次阐述自己的观点。  那洪 厂长因为早将她的开炉建议方案看了,所以一上来就让她说说对外国专家的看法, 且要实事求是。

郝秀云竟然胸有成竹地说:    "要说外国专家,  就要先说这个外国。 一是,  这 个十月革命后成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战争与革命年代, 在资本主义的包 围下,  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采取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的政治、  经济体 制。列宁是缔造者,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始人,  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

钢铁人生  I   181

国的革命实际结合, 创立了  '一国胜利'的学说,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突破了  "帝 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的苏维埃政权。 这和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  实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

"二是,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短短的七年里,  以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  非凡的  勇气,  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的内在规律,  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   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俄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  在政治上实现了由全  体人民管理国家到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管理国家的转变,  在经济上实现了由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和困难,  终于稳定了本  国的政局,  促进了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为建立国家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  基础。这也和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所采取的政策, 以及发展工农业的做法颇为相似。

"三是,  列宁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  就是因为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俄国的革命实际结合。  而我们现在也要将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我们高炉的实际状况 有机地结合,  但是,  外国专家来到中国,  自然一时不能适应我们这种小高炉落后 的现状,  所以生出很多批评意见,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  他们并不知道,  就 是这种条件,我们也是付出了不知多少牺牲和努力才好不容易达到的啊。  "
洪厂长本因读过她的开炉建议方案,  对她已是刮目相看,  此时听她又滔滔不 绝讲出这么一番道理,更是吃惊,于是问她缘由。郝秀云倒也实事求是,她说:  "我 大伯早年曾与蔡和森、  向警予他们一起留法勤工俭学,对外国专家的情况颇有研 究,  对我也常给予教诲。 只可惜,  前年病故了。 "

"原来如此。  真是太可惜了 !  "洪厂长不由得深深地惋惜道。

"各位领导,  我希望大家可以采纳我的方案,  我一定兼顾外国专家的意见和 我们厂的实际情况,  将高炉开好, 这也算是对我大伯的告慰吧!  "  郝秀云说到恳 切处,  竟然是动情得两眼含泪,  令洪厂长和在座的各位厂领导都为之感动不已。

郝秀云走了以后,  几位领导经过短暂讨论,  一致认为可以一并考虑开炉建议 方案和新炉长的人选,  还不能  "一女二嫁"  。于是,他们决定,  最后由洪厂长来 定夺。洪华厂长思前想后,  就想起曾在部队里面的做法:  让各连队  "打擂台"  ,   最后确定出  "尖刀连"  的人选。

182  1梧桐雨

于是洪厂长一拍桌子,  站起来宣布:    "让周秉坤与郝秀云  '打擂台'   ,  各人 将自己的开炉建议方案拿到群众中去征求意见,  再由厂部组织群众代表投票决定 采纳谁的开炉建议方案,谁的方案当选谁就是第一任高炉炉长!  "

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厂部的决定下发以后,  高炉车间内首先炸开了锅。 有 许多人在余老八的带领下找到我,  公开表示支持我。 这使我的自信心一时爆棚, 甚 至美滋滋地想,凭我这身高马大、浓眉大眼的男子汉和瘦削英武的身材,驾驭高炉, 熔矿化铁,  舍我其谁也?她一介女流,  何能征服我这胸怀千度高温的铁巨人?

宋主任倒是有着自己的心机,  特地来到我的宿舍,  对我说:    "你前面申报 的材料,  都没有针对外国专家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恐怕今后会难以应对其 提出的质询。  而我的笔记本上,  记载着洪厂长的讲话,  其中重点提到郝秀云阐 述的关于外国专家疑问的答复,  很重要。 改天我拿给你看看,  也许可以帮你对 付外国专家的质询。  "  我在感激之余,  提出了疑问:    "郝秀云为什么把外国专 家吃得这么透?  "

宋主任便将他打听来的小道消息也一并相告:    "她大伯早年是参加留法勤工 俭学的,  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专家有着极深的研究。不一般哪!  "  后来,  我也从 宋主任那里将笔记本拿来看了,  真是获益匪浅。 甚至我还连夜抄录下笔记本上的 内容,  还本子时,  连说了几声  "感谢,  感谢"  !

我越看笔记本内容,  越觉得自己与郝秀云的认识存在差距,  竞选取胜的把握 不大。 由此,  竟然还引发了此后纠缠我一生的自卑感。

当时,  我采取的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是,  在群众投票方面,  尽量争取余老八他  们的支持。 于是,  我为此专门找了余老八。 余老八的原名叫余永春,  是因高炉建  设专门从石城铸造厂调过来的老工人,  现为炉前技工。 在高炉上下,  一是因为他  年纪最大,二是因为他是唯一的一个八级技工,所以受到大家伙的尊敬,威望也高。 俗话说: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余老八的毛病是看不起女人,  一旦喝醉了酒,   回家还要打老婆, 而且常在背后议论女同志是头发长、 见识短。他还常常笑话一  班小年轻怕老婆,  是得了  "妻 (气 )管严 (炎 ) "  。所以听了我的话,  便从他的  角度表态,不但坚决支持我当选,  而且扬言绝不能让郝秀云当选!

我后来又听说,  厂部的竞选决定,  正是在看了郝秀云的开炉建议方案后做出
 
钢铁人生  I   183

的。这下子,  又让我少了一半的信心。  于是,  我将疑虑再次去跟宋主任说。  宋倪 敏这个高炉车间的主任倒是个爽快人。他循循善诱地劝我说:    "  '打擂台'  嘛!   大家看的不是你一拳、  我一脚的小打小闹,  大家认可的是最后输赢的结果。  你也 读过冶校, 且在实习时,  因那番表态受到过厂领导的肯定,  至少在厂领导那里是 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再说你本是南京人,  还有地域上的优势。 从理论上来说,   全国新建的钢铁厂,  高炉上还真没有过女炉长。 你知识面也广,  能力也不差,  对 高炉操作也熟悉,  为什么不可以用心准备?  为什么没有自信心,  一上来就怯阵 呢? "  至于宋主任私下里是不是也在帮助郝秀云,  我却是一无所知的。

其实,  当时宋主任的话,  听起来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就在第二天,  那郝秀云 反而抱着学习的态度,  来向我这个竞争者请教了。  她当面还称我为  "师傅"  ,搞 得我很尴尬,  不由得警觉地问道:    "我们现在可是竞争对手,  你难道是主动上门 来挑战?  "

令我没有料到的是,  郝秀云竟然一脸谦虚地问:    "周师傅,你肯不肯点拨我 一二,  教教我当炉长需要准备点什么?  "

这一问,  让我真有点蒙,  更不知道这场 "擂台赛" 究竟鹿死谁手了。

我只得反过来提醒她,我们倒是首先要考虑,如何过外国专家这一关。没想到, 郝秀云云淡风轻地回答说:    "我料定,  谢列莫夫斯基早对中国的落后技术装备水 平失去了信心,  抱定我们反正是搞不成的结果,  所以并不会多干涉我们的做法。 只会在关键时刻发出警告,  你敬我一尺,  我还你一丈而已。  "  她的话,  证明她注 重的是开好炉,  当好炉长,  对 "擂台赛" 她看得很淡。

郝秀云的话,  让我有点始料不及。  于是只好敷衍地说:    "开炉这个事,  说重 也重,  就是战术上要重视,  要细致慎重地考虑好每个步骤和每个程序;说轻也 轻,  就是战略上要藐视,  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把握把炉子开顺!  "  郝秀云竟然没有 听出我在用哲学观点绕她,  反倒略带腼腆地说:    "你别一张口就是毛主席的战略 思想,  姐姐也不跟小弟你讲人定胜天,  只要你有充分的准备和十分的把握,  姐姐 就让给你。 "

这下,我反倒被她说得不好意思起来,  便道:    "这事你才是  '始作俑者'  ,   我们虽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但我更看好你的细心和决心。  "  随后,  我竟自觉自愿

184  1梧桐雨

 
地,  将自己收集来的开炉参考资料拱手相让,  交给了郝秀云,  也令她有点感动地 说:    "谢啦,  你这个小弟,  姐姐我认下了。 "

经过群众投票和厂部组织的评审,    "打擂台" 的结果终于揭晓!  大红榜张贴 在了告示栏里面。 令前来看榜的余老八等一班高炉炉前工尤其感到意外,  竟然是 郝秀云这个丫头片子的开炉建议方案被厂部采纳了!  方案里当然也没有忘记给谢 列莫夫斯基留出了首席顾问的位置。

上一篇:《梧桐雨》(第二章 天亮了)2
下一篇:《梧桐雨》(第三章 现实与希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