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清:科幻图景中的“真善美”追求
中华新闻网 2024-01-07 10:23
科幻图景中的“真善美”追求
——评张根龙科幻小说《变频使者》
文/李剑清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对“真”的价值追求,既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文学中的“真”,也可以称之为“艺术真实”。尽管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但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记录,而是通过虚构人物、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生活内蕴的思考。没有一个读者会因为文学作品虚构故事,而否定文学的存在意义。
张根龙小说《变频使者》,相比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虚构性更强。因为,张根龙的科幻小说《变频使者》给读者虚构出一个不同于现实主义性质的科幻故事,即主人公赵明远因“梦境会在现实世界重演”的特异功能——被“空间物理研究所”发现、遴选进了科研机构,作为“变频计划”实施的主角。经过三次变频,进入到人类未知的宇宙空间之中,经历了“爷爷”出车祸而亡、“奶奶”住院等,也经历了搭档司亚婵“叔叔”的跳楼、医院治疗等,甚至在“玄灵时空”遭遇了超级大地震等事件。同时,也虚构出赵明远的家庭、同学聚会、以及与“空间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解思远、所长、军代表等交往的故事。总之,《变频使者》给读者呈现出一种迥异于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科幻图景。
张根龙《变频使者》中的“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科学真实”,更不同于“生活真实”。之所以也不同于“科学真实”。因为“科学真实”是人类的科学认识符合于客观现实,是通过试验数据、科学模型以及理论论证方式来获得科学真理。而“艺术真实”往往是作家的主观真实,是通过文学艺术手段——如人物、故事方式来呈现。张根龙科幻小说《变频使者》,绝不是要以赵明远的变频故事去论证宇宙物理学中的全新理论——如“超弦理论”、“波态时空理论”等。尽管作者对这些科学理论饱有绝对的兴趣,甚至坚信这些理论,但绝大多数读者也包括我本人都无法判断真伪。其实,即使这些理论靠不住,也不影响科幻小说去营造科幻图景,更不影响科幻人物故事的真实性。这里所谓的“真实性”,既不是“科学真实”,也不是“生活真实”,而是“内蕴真实”。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对“善”的价值追求,绝不同于伦理学学科以及社会道德规范,而是将“善”的价值追求融入具体的人物、故事之中,好比盐溶于水一样,体现为一种“诗意的裁判”。张根龙科幻小说《变频使者》最具特色的正是这种“诗意裁判”的“善”的价值追求。正如我在《陕西文坛上科幻文学的一朵“奇花”——评张根龙和他的科幻小说<变频使者>》一文中说的:“在《变频使者》中,融入着这位多年接受部队教育、 一身正气的西北汉子,对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鲜明批判,以及对国家、民族、人民、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变频使者》中的“诗意裁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在塑造主人公赵明远形象时,将一种利他性的道德、品质作为最核心的性格特征,并揭示这种品格形成的环境,如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主人公能够顺利通过“空间物理研究所”代表的组织考察,成为“变频计划”实施主角的重要因素。赵明远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人品素养远比一般家庭的青年要好的多。这一方面,最典型的桥段是赵明远受到科研机构权威专家父亲的良好道德教育。在小说中,“让赵明远心存忌惮的是父亲的单独谈话。每当赵明远有了较大的过错时,父亲便会找赵明远‘促膝而谈’,而大多数的‘谈心’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赵明远的记忆中,最长一次谈话的结束时间是凌晨一点半,到现在回想起来他仍然心有余悸。那次谈话,父亲要求赵明远像军人一样立正站好,静心聆听、用心思考他所说的一字一句。……那一次,父亲从赵明远犯的过错对个人产生的危害引申到对社会的危害,从对当前的影响引申到对未来的影响,同时还引用了许多经典例证来说明赵明远所犯过错的本质。” 当赵明远办理离职,准备调往“空间物理研究所”的时候,因为工作的保密性质,不允许对任何人透露相关内容,在大学当教授的爷爷“要求赵明远在新的单位一定要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谦虚做人、努力工作。并谆谆告诫赵明远,一定要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庭一样去爱护、去经营。同时,反复提醒赵明远:单位在,自己的工作、经济来源、荣誉就在;单位没了,自己的荣誉、事业等等之前的一切努力又会重归于零。”
其次,作者将这种利他性道德品质放置在具体的情节之中,让“诗意裁判”的“善”的价值追求融入具体故事情节之中,也表现出对其他人物如赵明远同学、副市长公子黄武道、地产大亨公子钱惟益、崇洋媚外的康望梅以及“玄灵时空”中飙车制造车祸的“飞虎”等身上所代表的一种不良风气的批判。在同学聚会上,副市长公子黄武道(谐音无道)、地产大亨公子钱惟益(谐音钱唯一)对从事尖端科研研究的张有权的冷嘲热讽,以及与苏静宜所代表的正气的激烈交锋。作者的爱憎态度十分明显,歌颂什么、批判什么,一目了然。对“玄灵时空”中飙车制造车祸的“飞虎”,作者则抱着冷静地态度,剖析事业成功但在儿子教育上彻底失败的父亲权登科,以及一味溺爱儿子的母亲王桂花等。甚至,作者批判“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玄灵时空”中的非法集资上当受骗等社会事件,歌颂现实世界以及“玄灵时空”的知恩图报、大学毕业注册“慧慧公益慈善服务中心”的茹佳慧。
一部小说,要给读者以美的光。文学创作中的“美”的价值追求,即是作家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的“美”,绝不是功利的、以及美学意义上的“美”,而是融合真与善的人格之美、思想之美。
张根龙科幻小说《变频使者》的科幻图景中最美的光,就是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是来自于作者融真、善、美之后的人格之美,思想之美。
《变频使者》是科幻小说,不是玄幻小说。其体现出的美,在于通过科幻虚构的故事,却写出了科学终极意义在于谋求人的幸福生活的“生活内蕴”的真美;也在于通过科幻虚构的故事,写出了对利他性的“善”、对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以及最高的 “善”——“人文关怀”的善美;更在于小说结尾所描写的诗意之美。
“漆黑的夜色下,无数帐篷中不断飘出一簇簇荧光,使偌大的防灾安置点瞬间笼罩在一片神秘幽远的氛围之中,此起彼伏的惊叫声和撕心裂肺的号哭声相衬,刹那间让人毛骨悚然。那一簇簇荧光悠悠忽忽不断围绕着帐篷上方盘旋,随后又不断上升,在更高处汇聚马巨型的荧光流围绕着防灾安置点上空不断盘旋,上升,再盘旋,再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柱形的荧光洪流冲向深空,消失在繁星点点的夜色之中。”
“刹那间,赵明远感到从心底翻涌起一股激流直冲头顶,眼中的光更加亮丽,更加清明。他盯着解思源望了片刻,随后又逐一望向所长、军代表,最后,转头望向巨型荧光流消失的上空。倏忽间,他似乎看到那簇巨型的荧光流重新显现,轻盈地盘旋下落,最后分解为许多小簇的荧光流,缓缓飘入一个个帐篷之中。”
其实,按照作者的逻辑,“玄灵时空”发生的事件是现实世界事件的前兆或前奏。赵明远和司亚婵在“玄灵时空”的大地震中,救援出来受难者不足十人,也意味着他们在现实时空中最多能挽救出极少、极少人的生命。这还要保证“玄灵时空”救援出来的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治疗,存活下来。否则,连极少的人的生命也无法保全。不知作者是否意识到这一问题?当然,作者的愿望是美好的,是希望通过后续的科学研究,保全更多的生命,才有“似乎看到那簇巨型的荧光流重新显现,轻盈地盘旋下落,最后分解为许多小簇的荧光流,缓缓飘入一个个帐篷之中”的诗意书写。
张根龙,1965年生人,早年就读于西安陆军学院,从军14载,1998年转业至宝鸡市民政局工作,现任市民政局三级调研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2017年起,受邀为宝鸡人员广播电台特邀嘉宾,主播宝鸡地名故事。先后出版长编科幻小说《天殇》,《轮回》,《变频使者》,以及传统文化读书《张根龙话宝鸡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