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威胁”闹剧,英国这次编了个大的
中华新闻网 2024-03-26 16:17
伦敦有关“中国威胁”的捕风捉影,越来越朝着荒诞的方向发展了。英国副首相道登25日在议会公开指责中国,称“隶属于中国政府的黑客”参与了两起针对英国民主机构和议员的网络攻击,还宣布对两名个人和一家公司实施制裁。有英媒渲染称,北京从中获取了4000万名选民的个人详细信息。道登还说,美国等国际伙伴也将就他们遭受的“类似中国网络攻击”发表声明。这也许是西方又一场集体抹黑中国的起手式。
此前,在英媒的报道中,“凯特王妃消失”在全球引发的广泛关注,也跟中国挂上钩了。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文章,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称这种现象是由于“中俄网军在推波助澜”,还说中俄用扩散英国王室负面信息的方式“威胁英国的国家安全”。从盗取4000万选民个人信息、蓄意破坏英国的民主,到大肆炒作凯特王妃新闻、影响英国王室的声誉和国家安全,好像中国对英国有着数不尽的企图心,一天到晚什么事情也不干,就专门盯着英国要害它。这被害妄想症的症状,给个重度的诊断应该不为过。
这几年,英国差不多成了西方国家中炒作“中国间谍”“中国威胁”最起劲的之一。中国产的摄像头因被怀疑是“间谍摄像头”而遭遇禁令,中国产的电动汽车是北京监视英国公民的“四轮特洛伊木马”,在英国海军中有着长期雇佣惯例的香港洗衣工也因为所谓“间谍风险”而被辞……英国方面有关“中国间谍”“中国威胁”的离奇控诉,足够整理成一本《被害妄想症案例大全》。
目前来看,伦敦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和妄想症,还有点陶醉其中的感觉,一路朝着荒诞狂奔,甚至把这当成提升“全球影响力”的抓手。众所周知,“脱欧”后的英国在经济上陷入低谷,在外交上丢失了一些存在感,为了彰显自己在美西方阵营中核心成员的地位,似乎只有紧跟美国找中国的麻烦,才能坐稳“副驾驶”的位子。
事实上,盯着对方搞破坏、搞渗透的不是中国而是英国。中方此前通报过一个案例,就是英国秘密情报局(MI6)利用境外某咨询机构负责人为英方刺探搜集涉华情报,物色人员供MI6策反。英媒也曾报道过,MI6等机构发广告招募会说中文的人才参与情报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英国政客会对所谓中国渗透和中国影响那么敏感、害怕,这是他们自己想法和行为的投射。
就网络攻击和网络间谍问题而言,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网络攻击溯源问题高度复杂敏感,在调查和定性网络事件时,应有充分客观证据,而不是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抹黑他国,更不能将网络安全问题政治化。英国政客和媒体一再抛出未经核实、甚至刻意曲解的信息,其目的显然不在于寻求真相。
所谓的“中国间谍”“中国威胁”,不过是一些极端反华政客的神经质在绑架着整个国家跑偏,还刻意煽动对中国的恐惧来推进他们的政治议程、达成他们的政治目的。一方面,他们通过炒作“中国间谍”和“中国威胁”,掩盖自己在解决英国国内问题上的失败,转移公众视线。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就是不希望中英关系好。去年中英关系刚开始有对话的气氛,马上就蹦出来一个子虚乌有的议会研究员间谍案,故意给中英关系添堵。
关于这一次英国炒作中国“网攻”影响4000万名选民,其实英媒的报道中已经点出了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英国在今年晚些时候将举行大选。通过这么吸引眼球的数字激起民众对外国干涉的恐惧,纯属自己吓自己不说,也是对其民主制度缺乏自信的表现。之前的一项民调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英国“正在衰落”,只有6%的受访者认为英国政治体系运行良好。如果真的担心自身的民主制度受到损害,英国该做的不是拿着大喇叭四处在外边找敌人,而是好好寻找和解决自身的问题,敌人不在外边,更不是中国。
上一篇:社评:中国经济与跨国企业结合有无限可能
下一篇:社评:PMI数据,传递出中国经济暖意
评论排行
- · 2019:特朗普现象与美国命运 (2019-01-21)
- · 人民日报钟声:元首外交为中美 (2022-11-16)
- · 社评:韩国外交离“不卑不亢” (2023-06-13)
- · 干涉中国内政的法案就是废纸一 (2019-11-21)
- · 高端疫苗无法得到国际多数地区 (2021-11-16)
- · 社评:华盛顿缘何忽然想起太平 (2022-02-14)
- · 外国运动员高度评价“冰立方” (2022-02-10)
- · 中国春节“开门红”,给世界带 (2023-01-28)
- · 社评:摒弃黑白思维,中欧关系 (2023-04-02)
- · 国际观察:“躺平式”抗疫下的 (2022-09-05)
- · 马岛不该成为永远之痛! (2022-04-03)
- · 社评:美台借“民主峰会”逞能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