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塔苑——古塔沧桑越千年 人文地标展新颜

中华新闻网 2024-04-17 23:52

幽幽古塔,唐韵流辉。巍巍古塔,沧海遗珠。
古往今来,海春轩塔不知道已经进入了多少人的记忆、画面和镜头。千年岁月里,人们在古塔脚下,接力前行,而古塔以其执著和坚毅、深沉和博大,巍然矗立至今。它见证着北宋三宰相先后西溪为官的历史;见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西溪古盐业史;见证着今日东台蒸蒸日上的好日子,也见证了我们东台的荣光与根基。
 
虽然,曾经的海岸线往东去了又去,塔的航标作用渐渐消失,然而,对于如今的东台来说,海春轩塔早已不仅是一座建筑坐标,更是一座精神的坐标,是我们东台人共同的文化图腾。
 
“我就在西溪宝塔附近长大,东台的老人们常说,只要有宝塔在,东台就会风调雨顺,东台人民就会幸福安康。”90后的小魏深情地回忆。对于东台人,特别是西溪人来说,他们更爱称呼海春轩塔为“西溪宝塔”,在他们看来,这座塔就是东台的“宝物”。
 
细看这座塔,悠悠岁月苍老了容颜,原本青色的塔身变成黛黑色,塔壁上也出现了细细裂纹。密檐上,几株飞鸟种下的野花随风摇曳。向内看,塔内空心到顶,无阶梯攀登,每层之间有砖垒的叠梁短檐,底层仅正面朝西开有一门,内有神龛和神态各异的石刻佛像。向上看,塔顶由铜葫芦、相轮、铁覆盆组成,远远望去,塔身端庄厚重。
作为江苏第一古塔,海春轩塔不仅是江苏现存古塔中的“老寿星”,塔龄最长,而且还有“过人”之处。一是塔无地基,直接建在泥地上,工匠们用青砖加糯米浆砌筑,千百年来历经岁月洗礼,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二是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从下往上看,塔的每层翘角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或平面内,而是呈螺旋状,据说因为海边历来风多风大,而此种结构,无论海上的风从哪个方向来,都不会对塔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整体的冲击,这也是我们东台古代的工匠运用空气动力学来保护古塔的匠心所在;三是塔的宝顶原为铜葫芦,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铜,随着日照光线不同,可以呈现七种色彩。
千年岁月里,这座古塔也曾遭劫难,地震、雷击和风化,使塔身多处残缺。抗日战争期间,塔内的佛像被日寇抢走,并企图盗卖塔顶的宝物塔刹,最后在民众的强烈抗议下才未能得逞。让东台人欣慰的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新中国成立后,我市于1955年、1964年、1982年和2004年先后对海春轩塔进行了维修。1984年海春轩塔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随着西溪旅游景区的开发,我市更将海春轩塔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以唐代“海春轩塔”和宋代千年古刹“一寺五庙”的泰山寺两处遗存为核心,依托晏溪河、五爪河、凤凰河等境内丰富的生态水网体系,打造了莲花广场、广福禅寺、海春轩塔、紫竹精舍等旅游景点。曾经的农田变成了海春塔苑,一处处古典又精致的景点,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西溪沧桑越千年,古塔雄姿今依旧。1300多年,古塔见证了脚下这片土地从最初的黄海之滨发展成集市的中心,千年来它的位置没变、姿势没变,它俨然一位饱经沧桑而又“倔强”的老人,静静厮守着这片古海滩,将古老东台的文化和精神一脉相承,成为新东台建设中最深刻、最靓丽的文化内涵之一,传承和塑造着城市的独特气质。

上一篇:“复制”一本线装古籍要几步?来一窥古人有多会“装”
下一篇:沉浸式探秘!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源头地东台西溪亮相东方明珠~